管理员后台
泾县地方特色资源库
内部检索

泾县位于安徽省东南,东与宣州区、宁国市接壤;南与黄山市、旌德县毗连;西与青阳县交界;北与南陵县为邻,处长江南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接地带。“枕徽襟池,缘江带河”。县人民政府设泾川镇,是全县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

泾县建置迄今已有2100余年,古有“汉家旧县,江左名区”之称。青弋江为境内主要河流,古称泾水,亦名泾溪、泾川,由西南向东北出芜湖入长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:泾水出芜湖,县因水立名。建置以来,相沿至今。

三国吴和唐武德中、曾先后两析县境西南地立安吴县,未久皆废。唐天宝四年(745),析置太平县(今属黄山市);永泰二年(766)始,渐次析置石埭、旌德二县,析地归属青阳。北宋后,县域基本稳定。

境内群山重迭,地势自南西向北东倾斜,三起三伏。全县为“七山一水一分田,一分道路和庄园”。县东南属黄山余脉,巍峰高耸;西南属九华山余脉,层峦逶迤,地势皆偏高;北东多为丘陵,地势偏低;中部为狭长河谷冲积小平原。黄山为最高峰,海拔1117米,全县平均海拔250米。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,年平均温度15℃,降水量1500毫米,日照2113小时,无霜期240天。雨量充沛,阳光充足,气候温和,四季分明。

境内山高林密,溪涧纵横,自然环境优越,有兽、鸟、鱼、虫各种野生动物2000余种。其中珍禽稀兽有梅花鹿、云豹、金猫、黑麂、四不象(糜鹿)、白颈长尾雉、白鹇等,还有古生动物扬子鳄。鱼类特产有产于县西落星潭的“雪花金鲐”,味同长江鲥鱼;有产于琴溪的“琴鱼”,封建时代列为贡品。龙鳍果腹,长不盈寸,干制佐茶,味美无比。

泾县旅游资源丰富,素有“山川清淑,秀甲江南”之誉。唐天宝中诗仙李白“浩荡游泾川”,下涉琴溪,上溯陵阳,一路咏赞,曾有诗云:“泾川三百里,若耶羞见之,……佳境千万曲,客行无歇时”。继后,历代骚人墨客游踵不绝。诸景中,以水西风光、查济古村与桃花潭景观最佳。水西古为八景之首,与县城隔水相望,秀峰屏列,松竹蓊郁。唐建宝胜禅寺掩映其中,宋代双塔傲峙左右,山前泾水碧波荡漾。查济古村落依山面水,许溪、岑溪和石溪自西向东穿村流过,山水田园景观特色明显,“武陵深处是谁家,傍水依山共一查。不怕渔郎漏消息,明年还约看桃花”。桃花潭清深洄湍,潭边峭壁嵯峨,古树纷披。以李白《赠汪伦》千古绝唱而举世闻名。其地有“十景”、“三古”(东园古渡、汪伦古墓、谪仙古楼)、“三阁”(踏歌岸阁、怀仙阁、文昌阁)之胜。溯潭而上3公里至陈村水库(今称太平湖,大部分水域属黄山市),高峡平湖,山环水绕,别是一番幽美景色。   

全县有40多处人文景观,分别被列为国家、省和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有“云中美人雾里山”之誉的云岭乡,抗日军兴之初,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东南局曾驻此3年,指挥铁军驰骋大江南北,抗日救国。1962年原址建“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”,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85年又建陈列馆,展出有关新四军的珍贵革命文物和史料6000余件。

县南茂林镇为皖南著名古镇,旧有“大大茂林村,小小泾县城”之说。府、第、轩、园之多,非一般村镇可比。1941年,震惊中外的“皖南事变”发生在这一地区。这里的东流山激战地,项英、周子昆遇难处,新四军转移突围的故道,吸引着一批批前来凭吊的游人。此外,厚岸村王稼祥故居,查济村明清民居群,黄田村“洋船屋”,琴溪古宣州窑址,摩岩石刻,……都是观瞻游览的好去处。

历史上,泾县既是“男勤于耕,女勤于织”的农桑之区,又以商宦众多,文风昌盛而名闻遐迩。明成化、弘治始,泾县“商贾远出他境,赢走四方”。清与民国中,泾人外出经商者遍及18行省,在长江沿岸商埠形成颇具影响的“泾帮”,因此有“无徽不成商,无泾不成镇”之说。其中颇多由商致富,富而重学,学以致仕者。明清间,邑人竟相输捐,创建书院书屋30余所;兴办义学社学数十处;塾馆遍布城乡闾巷。台泉云龙书院曾有名儒许国讲席,一时从游者众;水西书院名盛江南,成为宁国府治属六县学人兴会之所。明清两代,全县中进士106人,居全省第三。学者名流,代不乏人。唐代许棠才列“咸通十哲”;宋代吴份被誉为“江南两脚书橱”;明代查铎著述显名于时;清代包世臣为举世推崇的书法大家;朱珔时称江左经师之冠,学重皖派;赵青藜、赵绍祖、吴广霈、胡承珙等,皆为一代鸿儒。民国时,学者胡朴安被世人尊为国学大师。当代,则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、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,著名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战士吴茂荪,以及著名经济学家李紫翔、吴半农,著名教育家查谦,著名学者吴则虞等民族精英。

当今,艺术大师吴作人,社会科学家胡道静,著名作家、学者吴组缃、中科院学部委员查全信,学者吴小如,音乐家朱践耳、木材学家唐耀,旅台诗人黄仲琮(笔名羊令野),散文家张拓芜等名流,皆蜚声海内外。